图为无人机航拍“活人墓”全貌
图为庭审现场
图为案例研讨会现场
本网讯(通讯员薛峰)“墓地比活人住的房子还阔气!”宜都市检察院检察官在进村走访过程中听到群众这样抱怨着。走进现场,一座依山傍水,上下三层,双墓四穴,占地半亩多的豪华墓地与旁边村民的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2021年3月30日,宜都市检察院对该线索正式立案调查。期间,检察干警多次前往涉案现场,通过无人机航拍查看违建墓地占地及整改情况,并积极走访村委会及周边居民了解违法行为人详细情况、违法行为具体经过。
该墓地是本村农户新建的一座“活人墓”,“依山傍水”的精心选址背后是破坏并非法占用耕地、林地资源,面积共计491.96平方米。
类似“活人墓”问题在农村地区并不罕见,“修建‘活人墓’不仅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更助长了丧葬陋习等不正之风的蔓延,有碍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办案干警强调。
为有效整治违建行为,正确引导民风民俗,2021年4月2日,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送达了检察建议书,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履行法定监管职责,对占用耕地及林地建造坟墓的违法行为进行依法处理,将被破坏的耕地及林地恢复到位。
2021年5月26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书面回复称其已对非法行为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违法行为人已全额缴纳罚款4250.3元,并已按规定恢复被破坏耕地及林地的种植条件。
今年3月,宜都市检察院进行公益诉讼“回头看”,发现涉案现场并未得到完全恢复,墓地周边的石柱栏杆未拆除,违法行为人仅在墓地周边的部分硬化地上进行了覆土处理,且因覆盖土层较薄,经雨水冲刷后极易水土流失,被破坏的耕地、林地实际上并未恢复农业种植条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仍未完全履职。
3月24日,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求法院确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未依法履职违法,判令其继续履行职责,督促违法行为人依法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将被非法破坏的耕地及林地恢复到位。
6月2日,本案开庭审理,法院将择期宣判。期间,为有效引导树立文明殡葬观念,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市司法局还组织全市各市直部门、乡镇等44家机关单位共79人旁听了庭审。
庭审结束后,宜都市人民检察院立即组织召开案例研讨会。会上,出庭干警对庭审细节进行了“复盘”,旁听干警结合现场观摩和工作实际分享了收获。“今天的庭审很成功,公益诉讼起诉人庭前准备充分,心理素质和法律功底过硬,较好地展示了检察机关践行为民宗旨、守护公共利益的形象,旁听人员也受到了法律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易爱江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