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心用情,在驻村扶贫中打根基、经历练
“扶贫,是一项人点亮人的伟大事业,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干部重塑价值观的再教育活动”,这是我在离开板桥镇大木村,结束三年零四个月驻村扶贫后自己总结的一句话。可以说,扶贫让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是一笔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怕三九严寒,不惧三伏酷暑,下乡入户宣贯政策,爬山过坎访查民情,帮老百姓背水泥、扛肥料、收党参,从体力上经受锻炼强筋骨;
在群众大会上讲政策、谈人情、析事理,调解群众关于田界、屋场、修路占山占田等矛盾纠纷,释法说理、客观公道,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强本领;
开展法律法规讲座,制定“尖刀班”驻村工作制度,落实司法救助政策,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基层问题,在能力上经受锻炼强思维;
深夜暴雨抗洪救灾,因户施策解决群众水电路网房等实际困难,运用反复走访和群众屋场会两大法宝,将爱心救助、大病保险等政策精准“滴灌”到户到人,在党性上经受锻炼强作风。
当然,让我自豪的不仅仅是1200多个昼夜的付出,341户贫困户脱贫出列,群众满意度100%,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用心用情想做好工作的渴望。驻村期间我义务支教大木希望小学留守儿童,每周三下午,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发光发热,想点亮贫困山区孩童眼中的希望。
蓦然回首,是工作赋予了个人平台和机会,是扶贫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要用心用情的投入工作,努力为社会传递真善美,实现灵魂境界的升华。
二、尽心尽力,在队伍整顿中受教育、强作风
古训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作为政法干警,廉洁奉公既是要求,也是底线。在去年全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我扮演了两方面角色。
一方面,是接受教育的客体。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周末补课,在百年苦难辉煌的党史学习中致敬先烈、坚定信仰;交替开展政治轮训,尤其是观看了一系列的警示教育片,其中不乏检察系统的教训案例,心中更是警钟长鸣,时刻提醒自己“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另一方面,是组织活动的主体。作为州院教整办工作专员,将受到的教育洗礼转化为尽心尽力做好工作的行动:
对内,和同事共同制定队伍教育整顿实施方案等21项制度文件,组织谈心谈话、知识测试、“七整八查”系列活动,清单制、销号制推进,各项工作清晰明了、有条不紊;
对外,通过召开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组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联系领导进企业、进律所多形式征求社会意见,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措施,形成民意反馈工作闭环;
对上,主动对接省指导组、州教整办,组织单位自评、迎接检查复评,落实“十百千”、“回头看”各项任务,做到精神传达不过夜、工作汇报不过夜、材料拟稿不过夜,以细化的举措赢得工作的主动;
对下,加强对县市院跟进指导,及时更新各阶段工作方案、学习资料、工作提示,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大检查,确保上下联动、同频共振。
在教整办的工作是高强度、快节奏的,其中难免加班熬夜,甚至多次赶材料在办公室沙发上将就一晚,当然耕耘自有收获,先后在省教整办和省检察院教整办发表信息动态、情况反映等29篇,编发的《“找准接口、开发燃点”……》等简报受到州教整办领导肯定。
从中我也认识到,要以更强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服务人民;要以更严的规矩意识,慎独自律、廉洁奉公;要以更高的责任心、事业心,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三、任劳任怨,在团队协作中思敬业、讲奉献
在政治部工作期间,正是司法体制改革最繁忙的几年,教育培训、政工人事、新闻宣传几乎政治部所有岗位的工作我全部参与了,“分工不分家”“补位不拆台”这是当时最大的感触。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我雷厉风行、遇事不含糊、办事不拖沓的工作习惯,也从领导、同事身上也学到了尊重职业,团结同志、“甘做绿叶扶红花”的境界情怀。
当然,我也意识到,干好工作只有态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力打底,能力素质来源于学习,而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过程。
从方式上,一个人挑灯夜战、加班加点是学习,今天这种座谈交流、取长补短也是一种学习;从内容上,既要加强政治学习、理论学习,也要学业务知识,强化法律素养和履职本领;从对象上,除了向书本学习,更要善于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先进榜样学,学他们好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沟通技巧和作风修为,有时候老师就在身边,靠自己领悟。
回顾政治部3年工作经历,只有任劳任怨、勇于补位、甘于奉献,才能在团队协作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提高效率,才能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果服务院党组工作大局。
四、敢抢敢拼,在创先争优中出成绩、夺荣誉
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工作做的好,始终与“争”“创”等词相伴。过去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荣誉,但过去已成为历史,在案管办的岗位上,要继续以敢抢敢拼的劲头,做好具体工作:
一是法律政策研究方面,加强理论调研,带头发表3篇以上论文,并以课题制凝聚两级院调研合力,从数量、质量双向突围,力争年底质效考评获得优秀等次。
二是企业合规方面,加快组建名录库,及时报送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动态和意见建议,挖掘提炼典型案例。
三是公开听证方面,做好服务保障,科学确定听证人员、时间、场地等,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听证质效。
四是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方面,做好法核工作,敏于找准案件背后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建议具有可行性、实效性。
同时,要善于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总结规律,以止于至善的匠心,干好本职工作,干出特色成绩。